本報訊 (記者 楊頻萍) 3月27日,南京農業大學舉辦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科技支撐推進會,發布并推廣助力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技術集成模式。
推進會上,南農大水稻種質培育、栽培、土肥、植保、智慧農業等研究方向的專家教授,依次發布水稻種植生產過程中的多項關鍵技術。據介紹,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全程關鍵技術集成模式,綜合運用水稻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技術、稻田雜草群落消減控草技術、水稻全程綠色智慧施肥技術和木霉菌聯合秸稈還田土壤高效培肥技術等關鍵技術。該集成技術模式減少氮肥用量25%以上,提高氮肥利用率15個百分點以上,顯著降低雜草發生量,減少化學除草劑用量,穩步培肥土壤,全面提升作業效率和精準度,提高水稻產量,提升稻米加工、外觀和蒸煮品質,實現培肥、減肥、降草、節本、綠色、高效、優質的綜合生產提升,能夠有力提升水稻大面積單產。
南京農業大學水稻栽培組李剛華教授介紹,栽培本身是一種集成技術,需要綜合考慮品種特性、氣候變化、土壤環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包含一系列技術的栽培方案。團隊構建地方主要品種(類型)的全鏈條栽培技術模式,按“關鍵技術+推薦技術”形成不同的“明白紙”。在“明白紙”上,水稻不同生育時期被細致劃分,每個階段的栽培重點、物資準備、高效栽培技術、主要病蟲草害防治方法一覽無余,還配有主要栽培管理的示意圖及病蟲草害的識別圖。李剛華以寧香粳9號的“明白紙”舉例,水稻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技術等按照時序標明,這種技術普適性很強,節本節力,不同顏色的肥料包衣,猶如不同節點的定時器,在水稻生長的關鍵階段分期釋放,一次施肥能管水稻“一生”。同時,團隊考慮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根據當地氣象周期進行水肥管理,指導農戶根據氣象預測增施氮肥實現調控。
南京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丁艷鋒表示,單產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正整合農學、植保、土肥、農機、智慧農業等多領域力量,通過集成、協同,克服單一學科、單一技術的限制,推進這些關鍵技術集成為水稻綠色高產生產技術模式,進行有組織科技推廣。“我們還對技術的可及性、經濟性作綜合分析,讓科技成果真正落地到田、惠及到戶。”
【新華日報】南農大發布水稻綠色高產技術集成模式 手握“明白紙”,種植流程全掌握
原文鏈接:
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503/29/node_2.html#content_1434624
閱讀次數:94
【 轉載本網文章請注明出處 】